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gt  am
贝博平台网站谁知道
2024-01-31 07:36:32 贝博平台网站谁知道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指出,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拥有稳定的工作岗位。

  越来越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工种就业,脱贫从此有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充满信心的脱贫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迎来了“稳稳的幸福”。

  一个村庄的产业变迁,让村民就业有了依靠;播撒一粒兰花种子,收获一片幸福的海洋。2018年开始,乐妹村利用独特的热带天气特征情况,采取“政府+高校+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进政府资金330余万元,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产和经营平台,积极发展秋石斛兰花产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乐妹兰花产业 2019 年盈利约 50 万元,给全村每人分红 800 元,2020年可盈利 60 万元,人均分红可达1000元。村民种下去的是灿烂绽放的兰花,收获的是家门口就业的便利和幸福。

  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水井岭的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产业基地被政府部门列为儋州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对口帮扶中和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37户共5311人,2019年已兑现贫困户分红37.111万元。

  金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8年6月入驻海南,在中和镇水井岭地区选择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公司的产业转型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合作模式,种植火龙果、百香果、间种沃柑和其它热带水果,助力中和地区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海南自贸港建设。

  因地制宜选准扶贫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抓好农业扩种增养,让更多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像乐妹村、水井岭这样兴起一方产业,带动一方就业的村庄,在海南慢慢的变多了。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端牢端稳就业“饭碗”,每一步都努力奔向幸福!

  脱贫攻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底线目标。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印发的《海南省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务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指出,全省开展为期3个月的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务工专项行动,其中,使用政府资金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劳动力密集技术上的含金量较低的各类项目工程,用工优先招录贫困劳动力,比例不能低于新招录人员数量的10%。随着一批又一批重点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工建设,不少贫困群众也被吸纳进重点项目务工,成为“上班族”,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屯昌红岭灌区田间工程是红岭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的“水利最后一公里”,已被列为海南省政府重点项目。在这里,众多贫困群众通过技能培训,上岗务工,化身精英。脱贫致富再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伴随着一声声鸡叫,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益勇又一次来到了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走在琼北古民居小道旁,老人悠闲纳凉,孩童奔跑嬉戏,一股美丽乡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三年来,陈益勇与水北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寄托着深厚的感情。

  图片2017年,陈益勇第一次来到水北村考察,全村没有一条硬化道路,垃圾遍地,野草丛生。该村贫困人口众多,贫困户没有养殖场,缺乏信心和动力,因担心产业风险久久不愿迈进脱贫致富的脚步。通过多次磋商,传味文昌鸡和水北村双方决定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实施产业精准帮扶。最终的利润分配上,贫困户分成70%,村委会分成30%,用于发展集体经济。

  自2017年底,水北村蓬勃开启养鸡产业。如今,村中已有24户农户加盟养鸡,其中贫困户12户,年总养殖规模达63万只,年纯收入总额可达220万元以上。

  放眼琼岛大地,农民身边的产业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慢慢的变多,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作用慢慢的变大。截至2020年11月,全省有1005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帮扶1343个村,投入帮扶资金约8.9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307个,累计帮扶贫困人口27.07万人次。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扛起扶贫担当,让技术有指导,产品有销路;让就业有去处,增收有途径;更让生产有甜头,生活有奔头。

  2015年之前,在海南省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嫁汉不嫁和新村,屋破路烂海腥臭”。按理说,这个临海而居、良田千亩、交通便利的村庄,应当富甲一方,可全村773户3575多人中,贫困户就有170户848人。

  要想拔掉“穷根”,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发展致富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2020年5月18日,省残联在临高首创的阳光助残“扶贫车间”启用,主要是通过进行生产实用技术培养和训练和岗前技能培训,让广大贫困户和困难残疾人掌握1至2门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共招收18户困难家庭,30余名困难残疾人、家属和困难户,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工人的月工资最高可达7000元。目前全省阳光助残扶贫基地(车间)已累计安置280名残疾人就业和辐射带动307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及发展生产,健全了残疾人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

  这样一份“足不出村”的工作,不仅解决了残疾人与贫困户的就业难题,更逐步提升和巩固了脱贫成果,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和脱贫致富的持久信心。

  自2020年4月下旬开始,海南部署实施全省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务工专项行动,并同步抓好就业稳岗工作。截至11月底,全省贫困户已外出务工281087人(其中省外务工19177人、省内县外务工74686人,县内务工186280人、跨省点对点输送944人),超出去年贫困户外出务工总数14.45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合理开发一批全职或临时性公益岗位,优先保障“无法外出、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全省通过护林、护路、保洁等扶贫公益岗位共安置贫困人口就业3.89万人。

  播下就业“金种子”,奔向全面小康生活。脱贫攻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底线目标和第一民生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小康的质量与成色,也关系到“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开局与起步。海南将接续奋斗,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书写更加灿烂美好的新征程、新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