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48812】老厦门盘点本地人最爱吃的10种鱼 鲜美吃法简介
2024-06-03 13:50:02 产品中心

  开渔季来啦!最近连续有不少渔船回港,带回鲜活的海鲜,也为市民的餐桌上增添了许多新鲜甘旨。那么,在琳琅满目的鱼类中,厦门人从来最爱吃的10种鱼是哪些?又有哪些“最厦门”的吃法?

  朱家麟介绍,带鱼是洄游鱼类,我国大陆滨海带鱼有三个种群,散布在黄渤海、东海、南海。而首要在台湾海峡洄游的带鱼被称作本港带鱼,是我国三种带鱼中最好吃的。

  闽南人之所以喜爱带鱼,一是由于好吃,二是产量大。厦门渔民在一个多世纪前钓捕带鱼的办法,是其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捕鱼办法,由此衍生出一种特别的船型叫钓艚,至今仍被许多老厦门挂在嘴边。

  嘉腊曾是厦门海域的“常客”。朱家麟介绍,厦门青屿、东嘴湾邻近的海底礁石曾经是它们的产卵场。在东亚文明中,嘉腊被日本、韩国奉为贵族鱼,用来祭祀。而老厦门则把这种鱼用于红白喜事。这种鱼,个头大,口味好,色彩美丽,深受老厦门喜爱。现在市面上的嘉腊多为饲养鱼。

  吃法:老厦门常用鱼头和骨头炖白菜豆腐;鱼身用来煎鱼排,也能够卤,或煮嘉腊鱼粥吃。

  黄翅鱼是厦门鱼类中的“明星鱼”。朱家麟以为,这得益于它美味足,肉质细腻,巨细适中。“在闽南人吃的鱼中,归纳口味、巨细、色泽等来看,黄翅鱼可排榜首。”

  老厦门常说:“冬至前吃黄翅鱼。”也便是说,冬至前的一段时间是黄翅鱼最鲜美的时分。朱家麟称,现在市面上的黄翅鱼95%是饲养的,野生的一斤能够卖到80元100元。

  吃法:干煎黄翅鱼,不煎透,泼上酱油。还能够煎透,下水,把鱼放下去熬到鱼汤发白,再下面线,合适食欲欠好的老人和小孩吃。

  赤鬃鱼其实有几个“近亲”,外行以为是同一种鱼,只要熟行才品得出来。朱家麟介绍,按巨细来说,榜首种叫大板,第二种叫板仔,第三种叫赤鬃。这三种鱼滋味相差不大,与黄翅鱼比较,其滋味更鲜甜更浓郁。

  厦门人说的鲳鱼有3种:白鲳、斗鲳、灰鲳。斗鲳体型最大,肉最厚;白鲳肉质细嫩、鲜美,是厦门市民最常食用的鲳鱼。鲳鱼的特点是骨头松软,没有细刺,含脂肪多,肥美,香醇,闽南人以为它是上等食用鱼,喜爱给老人和小孩吃。

  吃法:白鲳可用来蒸,放点酱油。斗鲳一般整条煎,然后切块。灰鲳两种吃法皆可。

  厦门最常见的是蓝点马鲛鱼。在曩昔老闽南人的吃鱼排行榜中曾是“鱼王”。闽南民谚说:“山上鹧鸪獐,海里马鲛鲳”,便是赞许这种鱼,其肉质健壮,香味足。

  吃法:马鲛鱼羹,把剁碎后的马鲛鱼和黄瓜、笋一同加水做成鱼羹汤。或用马鲛鱼打鱼丸。

  石斑鱼是人尽皆知的“贵族鱼”,它生活在海底石头缝中,较难捕捉。厦门常见的是青石斑鱼(亚种)。石斑肉质健壮,细嫩有嚼劲,皮肤有胶质,归于高级鱼,价格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一斤。

  朱家麟泄漏,巴浪鱼最美妙之处在于,一般只要讲闽南话的人喜爱吃,而广东人则对这种鱼没有好感。闽南谚语“巴浪,好吃不分翁(老公)”,便是指打到巴浪鱼后不舍得分给老公吃。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巴浪鱼是罕有鱼,一年只要一两个月能吃到。直到上世纪70年代后,巴浪鱼才多起来:“仓库里放不下,只能到厦大的上弦场晒鱼干。”

  这种鱼形状美丽,厦门市场上常见的有三四种,一起特征是颔下有两条须,色彩艳丽,身上有金色条纹,绯红色鳞片尖,活像披着霓衫羽衣的娇羞姑娘,因此得名。红娘子肉味不腥,新鲜无比。

  曩昔是闽南常见的鱼种,特点是刺多,但肉质鲜美。闽南谚语描述这种鱼为:“鳓鱼煮菜脯,好吃不分母(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