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调研】河北白糖消费调研报告:食糖下游消费如何
新闻中心
2023-11-13 08:16:33 新闻中心

  今年消费没有迎来疫情后经济爆发式增长,稳中小增。按照目前白糖走货速度,预计今年会在9月底提前清库。中小厂的白糖需求受预拌粉替代影响明显,预拌粉进口总量感观上大于统计量。下游普遍对后市比较迷茫,谨慎乐观,对8-9月的旺季存在期待,但是对8月以后的进口量持担忧态度。

  2022/23年度全球食糖面临供需紧张格局,外糖从19.8美分/磅上涨至当前接近24美分/磅,郑糖价格从年初5800元/吨上涨至目前6900元/吨附近,涨幅均达到20%,近期由于巴西进入压榨季,产糖进度快于同期,能够给予市场一定糖源补充,糖价涨势趋于缓和。

  我国国内食糖处于紧平衡状态,7-8月份为下游销糖旺季,因此考虑在此期间关注食糖及替代品的下游需求情况。

  河北是我国重要的食糖集散地,聚集了加工糖厂、贸易商、港口、食品终端及替代品生产企业等多种涉糖主体,了解当地白糖市场情况对行业整体情况有重要意义。

  该公司主营物流园区经营、现代物流仓储及大宗商品经销三大业务。仓库以中央储备糖储存库和郑商所白糖交割库组成。

  库存:整体库容20万吨(包括第三方库容)。一般旺季静态库存12-13万吨,淡季静态库存14-15万吨。本年度仓单最高3万多吨,现在1.6万吨左右,总体糖的库存在2.5万吨,甜菜糖占比三分之二,3000-4000吨广西糖,剩下一些是广东糖。去库环比速度上升,去年处于疫情期间,同比没有可比性。主要由于今年糖的基数比较大,所以库存偏大,但是现在去库速度还是偏快的。

  价差:甘蔗糖高于甜菜糖200元/吨左右,还在于本年度甘蔗糖减产,还有终端偏好等细节原因。

  销售:新糖下来销售50%以上,销糖快的线月底,一般到年底都会销售完毕。下游当前态度偏谨慎,随采随用,不想囤货。下游贸易商居多,个别终端小厂7000元/吨的价格就不接受了,用果葡糖浆替代。

  替代品:预拌粉8812,5700元/吨,折白糖6400元/吨。但是量少,影响不大。山东、天津替代品进口居多。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是糖、酒的贸易销售,糖每年的贸易量有70万吨。销售辐射山东、华东,目前以贸易商为主。

  替代品:替代品出现,建立糖浆生产线个月,口感基本能替代)江苏、山东、华北进口较多,1-7月50多万吨,预期未来量会慢慢地提高,大多数都用在饲料行业。糖浆主要是针对溶糖需求,保质期短、不好运输。过筛后有300-500元/吨。过筛糖6750元/吨。

  价格:产销区糖价倒挂,因为天津港600717)7天置港期,广西糖小贸易商3-4柜只能低价倾向。北方糖厂暂时没有惜售心理,两个月后又有新季糖上市。

  消费:走货没有太快,需求淡。疫情三年很多老百姓没有赚到钱,糖价太高,成本提高但是终端售价抬不动价,因此利润收到挤压,因此部分小厂会考虑退出。中高端的客户也开始寻求性价比。酒类都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能体现出终端需求下降。终端随用随买,无显著的淡旺季,海运、汽运费用下降。

  后期看法:消费逐步恢复,短期可能处于震荡、或者回调,后期行情可能会持续两年。

  华北消费:1-2季度消费强劲,从5800-7100元/吨刚需跟进,没再次出现消费井喷,多数采购价在6500元/吨以上。进入6月份以后,消费有些降温。大型终端需求平稳增加,小型终端出现分化。下游客户对价格恐高,采购比较谨慎。整体消费平稳,预估本年度1600万吨的含糖消费。

  替代品:预拌粉和糖浆有一定冲击,其他替代品没有大规模提量。之前预拌粉(8812,葡萄糖)6200元/吨,现在预拌粉量进口量冲击,预拌粉价格下降至6000元/吨,成本720美金/吨。中式面点会使用预拌粉比较多,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复合糖(2106)含糖低,不能够满足下游需求。

  甘蔗:云南5800元/吨以上有二次联动;广西高糖品种收购价530元/吨(一亩4-5吨),没有联动价。境外甘蔗十几万亩。

  内蒙:计划面积137万亩,落实面积130万亩,有地下灌溉,干旱影响不大。甜菜产量预计330-340万吨,减产26.7%,甜菜糖产量预计45-48万吨。甜菜最高收购价630-660元/吨到厂,中部收购价变动不大590-600元/吨到厂。

  原料:原料砂糖为主,最高能接受砂糖最高价格6700元/吨。甜菜糖利用率高,可以过三遍糖,广西糖只能过一遍糖。

  销售:主要对接贸易商。销量同比降低40-50%,利润空间比较低。167工人,人员缩减一半,冰糖7500元/吨。每个月都放假。下游主要制酒制药,但是葡萄酒需求减少,现在主要茶叶分装为主。

  2018年开始贸易量从8万到去年20万,今年目前累计贸易量已达18万吨,敞口有限制,1.5-2万吨。加工糖20%,甘蔗糖占50%,甜菜糖占30%。

  下游:终端下游占30%,剩下给贸易商,盘面也会交一些货。终端需求总量有减少,要求苛刻,更倾向供应贸易商。

  消费:疫情之后,去年年底春节前,大家比较看空,点价不积极。春节后,行情变动剧烈,反应快的会补现货。当下京津冀的市场对旺季的反应比较慢,现在随用随采,批次增加,单批数量减少,个别终端会囤货。淡旺季区分不明显,全年比较平稳。终端点价模式开始实行,但对贸易供货商是考验。

  替代品:面对较高的糖价,终端会改配方,换代糖和糖浆。大型终端对改配方比较敏感,不太愿意降低口感和品质。5月份之前预拌粉比较多,近阶段好一点。小厂改用预拌粉比较多(多用于山楂制品),大厂不会使用。预拌粉过筛最低也会含有1%的葡萄糖,生产成复合绵白糖,过筛糖有假冒套袋广西糖的乱象。冰糖厂可以用糖浆,不可以用预拌粉。

  价格:7月19日,不带票蔗糖预售7220-7250元/吨。后续天津港广西、广东糖到货不多,主要因为产销区价格倒挂。

  食糖贸易:贸易量1-5万吨,不在本地卖糖,主要销往天津、北京、山东。当前库存比较低,多给经销商。8月到春节都是旺季,后期不看空,主要关注产区天气情况。

  生产:白糖大多数都用在蜜枣,蜜枣生产少了(产品下架),用糖减少(硬蜜枣用白糖,软蜜枣用糖浆)。由于白糖价格过高,产品用糖稀(麦芽糖浆)替代白糖。

  能够接受的白砂糖在5000元/吨,5000元/吨以上97、98年就慢慢的出现糖浆替代了,配方调整非常容易。用枣量在1-5万吨。

  消费:销量减少,同比减少,弱于前三年,消费信心不足。枣类消费弹性比较大。

  业务范围广包含糖业、酒类、房屋出租、仓库及农业等,调研重点为食品板块。以后以仓库物流为基础,加上其他板块,进一步发展。

  客户群体:客户主要是针对糖厂、国有贸易商、以及现货贸易平台,下游终端保有量已经很小了(以前比较大),结算方式,先款后货(存在让利)。

  价格:之前陈糖差100元/吨有人抢,现在陈糖差200元/吨也未必出得了,终端品牌质量意识提高。甜菜糖与甘蔗糖价差加大,甘蔗糖更受欢迎。

  糖源:广西糖为主,加工糖为辅,甜菜糖只合作了中粮。贸易以稳为主,规模与利润兼顾。去年现货及循环贸易规模达10亿,今年目前完成4-5亿,约3万吨糖,今年糖价上涨过快,抑制了贸易商换手频率,因此今年贸易量缩减。

  库存:当前库存比较小(700-800吨),同比低位。目前社会库存低位,如果后期继续涨价,只能被动补库。

  消费:消费弱于疫情三年,广西糖到港只能倒挂卖(倒挂持续了10个月,主要受到加工糖、甜菜优质糖冲击,采取产区买产区卖的模式),港口货也不多,到港7200元/吨,加上运费(80-100元/吨)、入库后7350元/吨,但是售价只能挂7300元/吨。

  蛋糕等食品厂出现停机情况,下游消费偏弱、出口订单不好。终端主要是刚需采购,随采随用,零散发货。

  订单角度,叠加后面中秋、春节等节日消费,消费预期不会太差,夏天过热刺激饮料消费。

  替代品:之前冰糖加工成本500-800元/吨,现在冰糖和白糖价格均为7300元/吨,平水,说明冰糖在用糖浆替代。

  未来预期:轮储量对于短期糖价的影响比较大。整体看,糖价大势已去,以后震荡向下为主。

  库存:1000-2000吨库存,考虑到后续节日到来,备货至3000-4000吨。

  消费:疫情期间由于药厂疯狂采购,因此疫情期间走糖反而更好。今年没有疫情后经济爆发式增长,稳中小增,谨慎看好后市,中秋前1-2月份会备货,但是季节性被期现商调整后,淡旺季不明显。

  郑州交易所白糖、纯碱、花生交割库,大商所玉米交割库,库容18万吨,白糖2-4万吨。

  贸易:1-2万吨,贸易量小于去年,去年糖价平淡,贸易商受伤。当前贸易库存已无了。如果基差+100多,时间期限足够,还是会接一些库存。

  下游客户:下游主要是贸易商,如果有机会,就注册仓单,终端有账期所以做不了。

  库存:3万多吨白糖,大部分是仓单,也有现货,同比库存偏高,主要是仓单比较多。全部是甜菜糖。14-17年有贸易商入库,还有加工糖交割,近几年甜菜糖为主。河北省储备库5000吨中在该库储备了2000吨。

  交割库:注册仓单10天左右,注销仓单1天,次日提货,仓储费0.5元/吨/天。

  走货:6月中下旬开始出货量开始增加,今年同比启动比较早。大部分还是贸易商提货。一般过年前后会清库,目前出货300-400吨/天,按照这一个速度,大概率今年会提早清库。

  主要从事乡村振兴项目和现代化农业项目建设,粮食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营养粥品、蛋白饮料、果汁饮料生产、中央厨房产品、食品、糖尿病食品等大健康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消费:一季度消费不错,报复性消费,但是二季度市场销售下滑比较厉害,现在接近中秋,市场有所回暖。销售数据目前同比持平,但是第二季度同比下滑明显,尤其是商超消费下滑明显。

  食糖用量:主要是粥品、饮品用糖。白砂糖年用量1万吨左右,只能用甘蔗糖。白糖除了提供甜味,还有防腐、抗冻的功能。

  替代品:从去年到今年,食糖消费替代接近20%,主要使用果葡糖浆及预拌粉(如果本来就需要添加葡萄糖,就可以直接用预拌粉)。配方调整周期要3-6个月,不同配方会提前储备,但是不轻易动。

  采购:采购周期缩短,备货周期从一个月缩减到半个月。常备库存200吨。成本价格整体核算,物流、其他材料的成本下降可以冲抵部分糖价上涨。

  本报告依据调研样本企业口径及数据产生结论,样本企业情况与整体行业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偏差,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1、贸易方面,今年由于糖价上涨过快,贸易商拿货偏谨慎,贸易量普遍缩减,处于随买随卖的状态,库存量处于低位。考虑到8-9月有传统节假日,如果价差在100+,时间足够,会考虑备点货。

  2、消费方面,疫情期间由于药厂采购量较大,因此疫情期间走糖反而更好。今年没有疫情后经济爆发式增长,稳中小增。中秋前1-2月份会备货,但是季节性被期现商冲淡,淡旺季不明显。按照目前走货速度,预计今年会在9月底提前清库。

  3、价格方面,广西糖到港只能倒挂卖(倒挂持续了10个月,主要受到加工糖、甜菜优质糖冲击),到港7200元/吨,加上运费(80-100元/吨)、入库后7350元/吨,但是售价只能挂7300元/吨。

  4、替代品方面,面对较高的糖价,中小型终端会改配方,换代糖和糖浆,但是替代砂糖是持续存在的过程,预计因今年糖价上涨而产生替代的影响有限。5月份之前预拌粉比较多,近阶段有所减少,总量感官上大于统计量。冰糖厂改用糖浆(不可以用预拌粉),导致冰糖与砂糖价格平水。

  5、国储方面,确实有储备糖流入市场,预估轮储量60万吨以上,5月份加工糖厂停机,现在持续开机。

  6、后市看法,普遍对后市比较迷茫,谨慎乐观,对8-9月的旺季存在期待,但是对8月以后的进口量持担忧态度。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