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美国人的杀猪流程猪还没反应过来就死了
2023-12-04 11:23:21 成型类产品

  你知道一头活蹦乱跳的小猪,是怎么变成市场里售卖的鲜肉的吗?现如今在城市里的小孩,有不少是“吃过猪肉,但没见过猪跑”,至于杀猪的过程更是没见过。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杀猪的流程就已经很工业化了,那么美国人是如何对杀猪进行流水线操作的?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是全球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工业总产值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很多在国内习以为常靠人工干的活,到了美国几乎都是机械化,杀猪也不例外。一条杀猪生产线火力全开的情况下,一天就能让几千头猪成为“刀下亡魂”,再加上美国的人均消费猪肉量比较少,所以年年都会出口大量廉价猪肉到我国。2020年一年,我国就从美国进口了超过210万吨猪肉。

  在美国,一头猪踏上屠宰线以后,首先会被电击。这一步的电压不会很大,猪不会被直接电死,只会被电晕,方便后续屠宰的时候不会过分挣扎。工人们把养猪场里的猪赶到狭窄的传送带上,保证每次只有一头猪经过电门,三秒以后猪就被电晕送往下一步。

  电晕的猪并不会被直接分割,因为不管中美,老百姓都接受不了没放血的猪肉上的那一股味道。不同的屠宰场水平不同,小型的屠宰场进行屠宰放血还得依靠人力,大型屠宰场全过程都是自动化,依靠机器完成。

  屠宰放血以后的猪,就被流水线送往下一个环节进行脱毛,毕竟没有人会啃带毛的猪蹄,美国人也不例外。原理其实都一样,都是用开水烫,烫完了以后再送进火焰燃烧间把猪毛全部烧干净。机器把猪的表皮清洗整理干净以后,就要给它开膛破肚、处理内脏。

  在流水线上表皮被清洗整理干净的猪,首先会被机器把头切下来,然后直接开膛。猪的内脏被一整个剥下来,送往指定的部位再由人工处理。但是每一头猪的体格都不太一样,机器也不可能完全保证切割的深度,就更不能够确保心、肝等可食用部分能保存完好,所以在这一步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人工干预。

  等到这些步骤都结束之后,一头猪就已经所剩不多了,如果这样一个时间段直接售卖,能创造的价值是远不如精细分割再卖的。这也是怎么回事我们在市场上能买到的猪肉产品,分割都非常的精细,而且越来越细,因为这样子养殖户能挣得更多。

  在美国的自动化流水线上,机器会自动识别猪的每一个部位,并且准确的分割这些部位。这样下来,在超市货架上摆放的猪肉制品,虽然是从不同的猪身上切下来的,但是大小成色就没有差别。

  要是猪有大有小,大的太大、小的太小,是不可能做到不同猪身上切下来的都这么标准的,这就要求养殖场在养猪的时候严控,让整个养殖过程标准化,让猪按照养殖户的想法,长到都差不多的体格再出栏,让猪和猪之间的差别在机器能力范围之内。

  一头小猪从它在美国出生开始,整个猪生就已经被安排好了,何时吃什么、吃多少、有多大的运动空间都是有指标的。标准化带来的直接优点是便宜,同样的一块猪肉在美国只要1、2美金,到了中国可能就要翻番。

  实际上,不仅仅是养殖、屠宰过程机械化、工业化带来的优势,国外的猪种也有不小的优势。1994年到2004年短短十年时间,在我国市场上,本土猪种的占比从90%断崖式下跌到只有2%,并且一直维持到今天,同时期进口猪种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再吃到农村土猪,市场上买到的猪肉几乎都是“洋猪”。土猪肉质好、香味很足,但是它的饲养周期太长了,而且体格相对更小,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户把小猪仔养到出栏宰杀,少说得8-9个月的时间,要是大规模养殖,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这样一来,长的又快又肥的外国猪,很轻松就占领了中国市场,但是这些猪的猪肉品质要比本土猪差得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猪肉越来越没有“肉味”了,说到底现在的猪不是以前的那个猪了。

  要想改变这样的一种情况,那还是得摸着美国人过河,搞大规模、工业化标准化的养殖。要知道,国人一年就能消灭7亿头猪,每个家庭平均每年要吃掉大几十斤猪肉,只靠传统养殖几乎不可能满足这么大的需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精确指出,要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相信不久的将来,土猪养殖也能标准化规模化,好吃又便宜的猪肉又能端上老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