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生猪加工全程不落地 上市前须过43道关
2024-02-01 09:04:21 成型类产品

  猪肉几乎是市民餐桌上每天不能离开的菜品,据温州市猪肉品流通行业协会统计,仅温州市区一年的猪肉消费额,就高达20多亿元。但你知道每天买到的猪肉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吗?上周四晚,带着这些疑问,“带你去看菜篮子第二季”活动来到位于藤桥上戍的温州菜篮子肉类联合屠宰有限公司一探究竟,40名幸运读者组成的观察团亲眼见证了放心肉“全程不落地”,并了解了不少关于猪肉谣言背后的真相。

  “生猪屠宰加工都是在夜里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天未亮就送至市场销售。”肉联厂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每头进厂的生猪都要先进入预检栏,工作人员会通过“看、摸、听”等方式对生猪进行观察,确认没有病症的生猪则会进入观察栏,接受下一环节的尿样抽样自检。“宰前的尿样抽检主要是检测生猪体内是否含有瘦肉精等国家明文禁用的违规药品”,而在“验明正身”后,所有生猪都需停食静养12个小时后才能屠宰。

  在屠宰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两套加工生产流水线厘米就挂着一个铁钩。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这些铁钩是屠宰过程中用于悬挂生猪的,屠宰全过程都将在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上进行。

  “以前农村里杀猪很费劲,没想到现在不用沾地,几分钟就杀干净一头猪,太厉害了。”市民邵先生和老伴回忆起儿时看过的生猪屠宰,感慨还是现在的肉让人觉得卫生。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生猪屠宰全程不落地,主要是为了确认和保证卫生,避免屠宰过程中生猪与地面接触,出现交叉感染等问题。

  在29道屠宰程序外,流水线道检疫程序,包括头蹄及体表检疫,淋巴、内脏病变检查,加工车间内还有旋毛虫检疫室,每头生猪身上割下的膈肌都需要编号送到检疫室等,在任何环节发现不合格猪肉,都能立刻按编号找到相应的猪进行处理。

  全部检疫合格后,检疫人员会加盖检疫验讫印章。温州菜篮子集团提醒市民,选购猪肉需看“两证两章”,即农检部门出示的生猪产品检疫合格印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还有温州菜篮子肉类联合屠宰有限公司出具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和检验合格证,符合上述标准的猪肉可以完全放心吃。

  在参观现场,观察团的成员带着众多市民关心的问题,积极咨询肉联厂的资深检疫员。

  “现在菜场猪肉分两种,一种皮薄些,一种皮厚肉红些,后者据说是本地猪,吃起来更健康?”针对江阿姨的提问,检疫员表示,在实际屠宰过程中,真正的“本地猪”基本上没有,所谓的本地猪实际上产地是上海一带,饲养周期较长。“这类猪肉含铁量较高,因此肉色更红,肉质也老一些。”据了解,温州市场的生猪大多来自福建一带,或来自规模化的近郊牧场,出栏期为56个月,肉质会偏嫩。“如果真的号称传统开放式散养、屠宰的猪肉,反而要小心了,因为私人屠宰因未经过检疫,有几率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作为温州市区唯一一家定点屠宰企业,温州菜篮子肉类联合屠宰有限公司今年年屠宰量预计超过60万头,平均每日屠宰量约2000头,“放心肉”覆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及周边县(市)。

  “带你去看菜篮子第二季”第三站活动即将举行,具体时间、行程敬请关注本报报道。

  据肉联厂资深检疫员介绍,首先可以从猪胴体上的印章进行区别,由正规肉联厂生产加工的猪胴体上盖有蓝色的检验合格印章,私宰肉没有;能够最终靠肉眼对猪肉进行判断,由正规肉联厂生产加工的猪肉都是采用机械化倒挂屠宰,一般放血干净,肉色较白,猪肉脊骨切面也比较平整光滑,锯齿细密,而私宰肉一般都是落地屠宰,放血不净,注入血水,脊骨切面不平整,锯口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