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金龙街道9组,崔茶兵起床不久,就爬到门口的电动三轮车上,向着河边的草莓地赶。
从三轮车上爬到草莓地大棚里后,崔茶兵除了查看草莓有没有因冰冻天气影响外,还着重看了下草莓地的干湿情况,计划着给草莓浇水。
崔茶兵的草莓种植开始于2017年,面积约有4亩左右,是他与一老板合资种植的,投入24万元,但仅仅去年一年,就挣得了20万元。
看到供电所关洪明等人到村里巡查线路,崔茶兵立即丢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爬出大棚,一边忙着打招呼,一边开始从兜里掏烟。嘴里还不忘告知了近段时间自己的用电情况。
在云龙社区,崔茶兵是一个极具励志效应的典型。42岁的他,一岁时因感冒发高烧,引发小儿麻痹症。因此,他丧失了走路的能力,直到现在,都无法站立,电动三轮车是他出行的主要方式。
然而,疾病和残疾并没有将崔茶兵打倒。凭着顽强的毅力,他在创业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早在2016年,他就在村里投入12万元,建起了96平方米的楼房,今年,又投入25万元,在原来楼房的基础上增加了2层,每层面积160多平方米。在这过程中,他还一直供着两个孩子读书。现在,大儿子已结束学业,在曲靖城区一手机专卖店上班,小儿子16岁,还在读初中。
“在我一路走来的创业过程中,首先要感谢的还是我们的供电所。”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崔茶兵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了解,早在16年前,崔茶兵就在村里开办了磨坊,内置钢磨、碾米机、粉糠机,村子周边五六百家人,几乎全部都到他的磨坊里加工。在那个中小学教师工资不足2千元的年代,他仅仅磨坊的收入就有2万多元。
而后,崔茶兵开始种藕、养鸡、鱼、鹅,还开起了农家乐。最多的时候,他的鱼塘面积达7亩,种了3亩藕,养了500只鹅,一度还养过40多头猪, 年均收入20多万元。
“在我创业的所有领域,无一能离开电力。”崔茶兵说,除了磨坊外,养鱼需要增氧机。而鸡料、鹅料、猪料等,则是首先通过机器将玉米磨成面,在拌上饲料、糠等进行饲养。
受益于可靠的电力供应,崔茶兵养殖、种植过程中的劳力得以大幅度减少,最多的时候,也只聘请过3个工人。相当一部分活计,就是其妻一个人通过电动机器完成的。
即便现在的草莓种植,电力在其中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崔茶兵介绍说,草莓对水的需求很高。晴天的话,每三天就要浇灌一次,阴天则一周浇灌一次,而浇灌草莓的水,都是通过电力抽取的。
“如果不是供电部门的全力支持,我的产业根本不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崔茶兵至今还记得,2016年,他在种藕的田里养鱼,因鱼商提供的鱼数量突然剧增,超出了他之前的预计。所以,当田里放下3、4吨鱼后,猛地发现田里的氧气不足,需要放置增氧机。当时,他着急地给供电所副所长关洪明打电话,申请安装动力表。得知情况后,关洪明第二天就组织人员,在鱼塘边安装了电表,及时解决了鱼塘的增氧问题。“当时正是6、7月间,天气炎热的时候,幸得供电所工作及时、高效。否则的话,放进去的鱼大部分都可能会死亡,一年的收益也就没有了。”崔茶兵深有感触地说,在他几十年的创业过程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即便在平时,供电所也都会安排人员,不时到他家里面,了解用电需求,帮忙解决各种用电问题。一旦遇到用电方面的问题,给供电所打了电话后,很快就会有人员到现场帮忙解决。“对于供电服务,我是百分之百的满意。”
据了解,近年来,沾益供电局紧紧围绕当地用电需求,在电网建设、供电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倾力满足人民满足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特别是对于扶贫产业和农村特困人群,更是优化了各方面的工作举措,让客户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电能,有效地助推农村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杜明彦)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定诊出的病例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新增境外输入确定诊出的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的人3例。确定诊出的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的人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