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将不能正常浏览。请升级 Internet Explorer或使用Google Chrome浏览器。
如果您在使用双核浏览器,请切换到高速 / 极速 / 神速 核心。
沿河:种养结合带来好“钱景”
贝博BB平台app免费下载
2024-02-13 18:43:02 贝博BB平台app免费下载

  祥云舒卷,牧草青青。眼下正是牧草茂长的时节,在沿河自治县乌江两岸广袤的田野岭岗间,勤劳的人们挥汗如雨,在田间岭岗或有序割草,或垄间管理,到处是一片忙碌生产、辛勤劳作的动人景象。

  走进夹石镇三孔村黄牛养殖场,一头头牛儿正在吃草。管理员陈应斌投喂饲料,清理牛栏。“我们流转100多亩土地用来种草,种草、收割都要请大量的工人,今年上半年已支出工资8万多元。既为肉牛提供了优质牧草,也让群众赚到钱。”三孔村党支部书记谯进飞说。

  据夹石镇党委书记杨三龙介绍,夹石镇以打造万头肉牛养殖基地为目标,采用“党支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带大户、大户带散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全镇发展肉牛产业。2022年以来,紧扣“资源、资产、产业”三要素,经过合理规划,种植优质牧草,为全镇肉牛养殖提供优质饲草保障,促进肉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全镇肉牛存栏4325头,其中能繁母牛1368头,西门达尔牛存栏289头。存栏10头以上养殖场38个,存栏100头以上养殖场1个。肉牛养殖家庭农场63个。牧草种植共计1100多亩。

  据悉,沿河2023年围绕种牛繁育、肉牛育肥、牧草种植、饲料加工、活牛交易、屠宰分割、冷链配送等肉牛全产业链,投入财政资金1.4亿元以上,撬动社会资金1亿元以上,金融资金3.5亿元以上。力争全县高产牧草种植基地10个,面积5000亩以上,总面积2.5万亩,提供优质青饲料18万吨以上。作为贵州省肉牛重点示范县,沿河科学谋划的种草养畜新格局,正蹚出生态发展的富民强县勃兴之路。

  “沿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田少土多,气候温润,适宜种草养畜。沿河当地传统养牛的历史悠远长久,有养殖技术基础,群众有自觉自发自愿养殖肉牛的积极性。经过省、市、县专家反复当地考验查证科学论证,通过县里四家班子一次次认真研判,最终达成一致共识:立足沿河县情,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发展之路,真正的完成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7月28日上午,县委书记罗洪祥接受笔者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说。

  山风吹拂,牧草摇曳。在晓景乡新华村120亩甜高粱饲草基地里,种植大户陈 军正和工人一同在劳动。迎风荡漾的牧草葱茏喜人,丰收的希望就在眼前,让这位坚定走上生态畜牧养殖之路的土家汉子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今年以来,为提升农户种植饲草的信心,晓景乡党委政府采取奖补政策,向农户按照种植培养面积奖补甜高粱饲草种子和肥料,争取县级补贴每亩168元,推行收购价格为每吨350元保底收购。截至目前,已有22户种植大户承包400亩土地种植饲草。

  “如果天气好,管护得当,每年能收割2至4茬,预计今年收入就有35万元。”陈 军说,甜高粱具备很好的饲用价值,它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草质柔嫩,含糖量高,适口性优良,是畜禽都喜欢食用的优质牧草。

  作为全县人工种草示范区的晓景乡气候湿润,水热同期,光温同步,立体气候明显,温度与湿度适宜饲草生长,是饲草发展的适宜区域。

  “今年以来,按照县里部署,我们以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积极带领群众种植饲草,相继在各村召开饲草基地土地流转群众会,在晓景村、野溪村盘活155.89亩闲置地,既让一片片土地不再荒凉再现生机,重披绿装美化环境,又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乡党委书记张珍飞说。

  今年来,晓景乡成立饲草工作专班,全力抓好饲草种植工作,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蹲点抓,乡村干部具体抓”的齐抓共管格局。按照“村集体+公司+大户”模式在全乡统筹种植2000亩饲草,并在晓景、七三、水池三个村围绕公路沿线亩饲草示范带,预计总产值700万元。既推进了牧草规模化发展,又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走进官舟镇白马村飞洪养殖场,只见饲料搅拌机、饲草加工机、打包机等机械一应俱全,圈舍里几十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管理员正在给牛投放饲料。

  “现在有100多头育肥牛,对牧草需求量很大。去年种植的300多亩甜象草为养殖场提供了充足的饲料,降低了我们养牛的成本,使我对种草养畜的信心也就越来越足了。”官舟镇飞洪养殖场股东项飞说。

  目前,该县有肉牛养殖企业13家,合作社104家,家庭农场323家。有牧草加工公司6家,年加工牧草2.85万吨。有牛羊肉加工公司3家,年加工销售牛羊肉产品143吨。2022年存栏肉牛12万头,出栏肉牛3.7万头,牛肉产量4683吨。2023年立项批复牧草种植与加工项目3个,资金660万元。

  “我们对饲草料种植进行科学布局,2023年,县里明确三个人工种草示范带,3家公司种植甜象草3000亩,农户种植甜象草12000亩,真正让百姓去参加了。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群众种草得到了实惠,现在种草养畜的意识逐步的提升,种植培养面积逐年增长,饲草保障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同时,我们为群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扶持标准化种植,为饲草料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县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金海说。

  与安坡村邻近的五七村把闲置养鸡场改造成青贮饲草加工厂,饲料加工厂生产不仅能吸纳群众务工,还可解决群众种草增收的问题。五七村党支部书记崔波算好了“一笔账”:一头牛平均每年要消耗9吨饲草,一只羊平均每年要消耗1吨饲草,新建这个饲草加工厂每年能生产2500吨饲草,年产值能达到125万元,500亩牧草基地生产的饲草可完全满足需求。

  目前,土地坳镇肉牛养殖达到2000多头,牧草基地1000多亩。群众养殖肉牛积极性高涨,主动种植牧草,积极申办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土地坳镇党委书记崔剑、镇长张珍权与笔者谈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远景时表示,我们依托地理优势,有信心、有决心把肉牛养殖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把土地坳镇打造成为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大镇。

  走进位于泉坝镇泉堡村的沿河富源生态优质肉牛养殖场,200亩牧草基地里郁郁葱葱。技术员、土专家陈荣佐告诉笔者:场里存栏最多时有160多头,自从之前的养羊转为养殖肉牛以来,每年都有收益。下一步,计划扩大甜高粱、甜象草、红象草种植培养面积。

  在捷克村养殖大户朱建飞的肉牛养殖场,200多亩牧草基地里甜高粱长势喜人。站在海拔1148米的捷克村龙塘盖山头,存栏规模400头的肉牛集中养殖基地正在有序建设中。

  “当地群众有养牛的悠久传统,各村群众散养多。目前全镇牛存栏1700多头。牧草种植面积1000多亩。根据种养结合的需求,镇里已在广泛动员群众种草,实现实实在在的增收。”镇长肖彦说。

  2022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沿河的成都大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计划租赁谯家镇猫阡坝村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养殖肉牛1000头以上。广西中投华农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乡村振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西南牛城),项目总投资18亿元,项目区位于中界镇,包括建设牛羊交易市场、万头肉牛育肥场、饲料加工厂、牛羊屠宰加工厂等,采取“政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家庭牧场+农户”的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养殖肉牛,走上生态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致富大道。

  肉牛养殖规模扩大了,这就需要大量的饲草供应。而如何克服过去长期在外地购买饲草料的短板,县委、县政府积极行动,顺势而为,在出台系列鼓励种草养畜的优惠政策和机制的同时,充分调动群众的种草积极性,真正的完成草儿青、牛儿壮的牧歌美景再现百里乌江两岸大地。

  为了推进肉牛养殖产业链项目建设,晓景乡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县里农村集体经济帮扶资金支持17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肉牛养殖圈舍,引导农户加入肉牛养殖合作社,同时大力鼓励建立家庭式肉牛养殖农场。抢抓县里打造致富车间布局“西南牛城”肉牛产业链契机,用活闲置厂房建设肉牛养殖新厂房和购置深加工生产设备,建成了2000亩草场基地、肉牛繁育育肥基地、有机肥加工厂,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还打造了土家牛产品美食体验店,呈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原生态品质。

  近年来,谯家镇立足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传统基础,紧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生态种养模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促进养牛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走进谯家镇鑫悦家庭农场,牛儿在悠闲地吃草,不时传来的“哞哞”的叫声,让山间充满生机。2020年,农场主人田龙开始养黄牛并自建牛舍,以基础母牛繁育和肉牛饲养的方式来进行发展。同时,为了让牛羊品质更高、养殖更生态,他还流转了土地种植高粱、玉米和麦草,进行种养循环,计划扩大种草面积。

  同时,该县实施饲草料供应能力提升行动,保障饲草料供应。《2023年—2025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明确:饲草料补助政策,县财政整合450万元,对肉牛养殖户人工种草每亩补助草种费300元。争取国家“粮改饲”项目,对肉牛养殖场青贮进行补贴,每吨补助不超过53元。农作物秸秆收贮补助,县财政整合200万元,鼓励秸秆饲料化利用,对收贮干秸秆1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补贴不高于65元。

  走进客田镇客田社区300亩优质牧草基地,微风起拂,翠绿漾动,让人犹如置身于青纱帐。今年,该镇又增加种植优质牧草2000亩。

  在黄土镇,今年县里下达的400亩甜高粱农户种植计划已圆满落实。目前,全镇牛存栏2215头。简家村肉牛养殖厂,养殖肉牛115头;花溪村肉牛养殖厂,养殖肉牛100头;肉牛养殖大户17户,共计养殖肉牛228头。农户散养1780头。牧草种植500余亩,涉及11个行政村。该镇计划扩大种草面积,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真正让群众增收致富。

  夹石镇河坝村49岁的杜显权自2011年起从事养牛业。4年前,他依托河坝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养牛规模,目前,肉牛存栏48头,种植牧草40亩。在他的帮助和带领下,村里又有3户人家从事肉牛养殖。

  杜显权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扩大牧草种植培养面积,减少长期在北方地区购买饲草的成本。

  饲草是肉牛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沿河作为省级肉牛重点示范县,近年来,该县提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做好“草文章”,加快打造“西南牛城”步伐。围绕建设种植牧草养殖基地,扩大人工种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保证肉牛天然的进食草料。《2023年沿河自治县人工种草补助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县23个乡镇(街道)实施新增人工种草面积12000亩,总投资450万元,购置甜高粱草种24000公斤,肥料600吨,总产量6.5万吨以上,产值4000万元以上。

  坚持联农带农。受补助的对象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吸纳务工、资金(物资)入股、技术服务、带动集体经济分红等多种或至少一种方式,与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申请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50万元,全县农户种植12000亩,物化补贴(草种、肥料)资金210万元、饲草料收储补贴资金240万元。

  补助对象为县域内种植牧草的企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户等,优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进行带动帮扶,有序带动其他农户发展。

  明确补助类别及标准。物化补贴:饲草品种为甜高粱,按照物化补贴的方式,发放草种和肥料,按210元/亩进行奖补。饲草料销售补贴:对销售青饲料的补贴对象,全株玉米饲料补贴100元/吨,甜高粱饲料补贴80元/吨。狼尾草属牧草(如甜象草、金银草、皇竹草等)饲料补贴50元/吨,直到补贴资金198万元补贴完为止。

  在该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人工种草工作专班。县人工种草专班负责抓好技术指导和技术培养和训练,加大督促检查。基本农田禁止种植多年生牧草,面积误差控制在5%以内。

  《沿河自治县2023年人工种草技术方案》明确: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草地生态建设与草地畜牧业同步发展的原则,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草地种植类型选不一样区域海拔和自然生态环境确定。种植草种类型:春季以甜高粱为主,秋季以一年生黑麦草牧草品种为主。

  沿河素有养殖牛的悠久历史,2022年牛存栏12万头。近年来,沿河聚焦建设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思路,加快建立地域性饲草平衡机制,推进种养结合、草畜配套,逐步形成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态循环系统。今年新增种植甜高粱15000亩,持续为全县肉牛提供优质“口粮”。(图/文 文叶飞)

  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为宣传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现决定组织并且开展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一、推选范围 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本报北京8月6日电 (记者李心萍、黄娴)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新建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贵阳至荔波段将于8月8日开通运营,贵阳至荔波最快57分钟可达。贵南高铁荔波至南宁东段正在组织满图运行试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